(漢羅)
唸歌,民謠,舞蹈,色水。
Kā台灣傳統物件iûⁿ--入去當代舞lāi-té,án-ne創作,若像入lo̍h萬丈深坑,五彩光景看袂soah。
(白話字)
Liām-koa, bîn-iâu, bú-tō, sek-chúi.
Kā Tâi-oân thoân-thóng mi̍h-kiāⁿ iûⁿ--ji̍p-khì tong-tāi bú lāi-té, án-ne chhòng-chok, ná-chhiūⁿ ji̍p lo̍h bān tn̄g chhim-kheⁿ, ngó͘ -chhái kong-kéng khòaⁿ bē soah.
原文/邱怡青
多謝作家怡青專文紹介阮ê創作。無毋tio̍h,行閣較遠,看閣較chē美麗光景,終其尾,猶是tiāⁿ-tio̍h轉來chhōe家己文化ê根,ùi土地生出創作,才khiā會久,khiā會chāi。
原文以下:
島國的孩子,循著回家的路,只要順海線行。這裡曾經有暗潮和伏流,如今仍然得以開出獨有的花,驕傲鮮明。
帶著月琴的古調,舞者的腳尖一路向下,探知這塊島嶼岩層裡共有的記憶和歷史。創作者無論走了多遠,被多少外境的文化沾染,最後還是會領著自己回家,用理解的視角和能象徵台灣的技藝重讀這塊土地。
一如月琴作曲家雅淳一開始接觸的是沖繩的民謠,如今重新拾起和投入台語歌曲的創作,這次更加入了「唸歌」,伴隨著琴音生動而充滿韻律的講述帶有寓意的故事,探尋台語的底蘊與根源,呈現精巧的藝術性,讓這個已經逐漸消失的技藝重新扎根。舞者瀅安在現代舞團打磨表演的根基之後,現在致力於用身體和舞藝讚頌這塊滋養她的土地。
〈海湧號〉這部作品最清晰的目的,仍然是希望可以在配樂、舞蹈的詮釋甚至不同領域的合作中,呈現台灣文化豐富的面貌,堅毅的、柔軟的、深刻的、關於堅決的歷史與癒合的傷疤,不止回望顧盼也向前凝視,這座島嶼的往昔與如今,展現這塊土地的獨立、韌性和豐足,把屬於自己的語言用琴音、用舞蹈繼續悠揚的傳唱。
Comentários